易制毒化学品的“三六九等”
易制毒化学品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它们被分成了三类,每一类都有自己的“职责”和“特点”。
第一类:这些可是制毒的“主力军”,比如1-苯基-2-丙酮、麦角酸等,它们是制毒的主要原料,可以说是“毒源”中的“毒源”。
• 第二类:虽然没有第一类那么“厉害”,但也是制毒的化学配剂,比如苯乙酸、三氯甲烷等,它们在制毒过程中起到了辅助作用。
• 第三类:这一类就更“温和”一些了,但也属于化学配剂,像甲苯、丙酮等,虽然危险性相对较低,但也需要严格管理。
购买易制毒试剂的“门槛”
想要购买易制毒试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那可是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 第一类: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需要提交一系列证件,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拿到购买许可证才能购买。而且,购买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审批部门还不一样,前者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后者是公安机关。
• 第二类和第三类:相对第一类来说,购买这两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程序“友好”一些,只需要在购买前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即可。不过,个人自用购买少量高锰酸钾是不需要备案的,这算是一个小“福利”吧。
销售易制毒试剂的“规矩”
查验证件:销售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时,经营单位必须查验购买许可证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还要留存复印件。如果发现有什么可疑情况,那可得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 建立台账:经营单位要建立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销售的品种、数量、日期、购买方等信息,而且这些记录要保存2年备查。对于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还要在销售之日起5日内报当地公安机关备案,第二类和第三类则是30日内备案。
监督检查的“严格模式”
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易制毒化学品时,可是毫不含糊。
现场查看:他们可以依法查看现场、查阅和复制有关资料、记录有关情况,甚至可以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
特别提醒:存放条件如果不达标,也是重点整改的方向。为了达到本质安全的效果,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几个铁皮柜子就解决的事情了。
• 收缴处理:对于依法收缴、查获的易制毒化学品,要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保管、回收或销毁。特别是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那是必须销毁的,绝不留情。
• 丢失报告:如果易制毒化学品出现丢失、被盗、被抢的情况,发案单位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并同时报告当地的相关部门。公安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会迅速行动,进行立案查处。
年度报告的“小任务”
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每年3月31日前都要向许可或者备案的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本单位上年度易制毒化学品的相关情况。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和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计算机联网,及时通报经营情况,这可是一项长期的“小任务”哦。
易制毒试剂的管理虽然复杂,但这些法规要求都是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防止这些特殊试剂流入非法渠道。所以,每一位实验室工作者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守护实验室的安全防线。毕竟,安全无小事,易制毒试剂管理更是如此。
上一篇:王一道同志率队深入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开展调研座谈
下一篇:没有了!